2019年1月,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。数据显示: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.9万人,死亡约233.8万人。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,每分钟有7.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。近10多年来,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.9%的增幅,死亡率每年保持2.5%的增幅。

现在人们谈癌色变,未来癌症又会爆发到什么程度?又有何种方法应对治疗?11月7日,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现身2019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“亚布力夜话”环节,讲述了他关于中晚期肿瘤多学科治疗的探索与思考。

 


        中国的肿瘤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 

肿瘤现在的高发趋势,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,伴随着老龄化,中国不是世界上肿瘤最高发,居于全球180多个的中间地带,我们的发病率还低于全球的平均发病,遥遥领先的是那些已经发达的国家、已经老龄化的国家,这个概念大家先搞清楚。

我们现在的发病率,大家看标化的发病率,中国现在是每10万人有174人,全球的发病率每10万人是182.3人,我们低于全球平均水平,但是癌症的高发趋势已经到来,而且可能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。美国是在战后,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把癌症从高发降到平行,现在缓慢在往下降。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,当然现在的新技术多了,可能会让我们少走弯路。

  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  

       理论上讲,一个肿瘤在它只有毫米级的时候是可以发现的,它如果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,可以无限的生长。理论上讲,可以长到一千公斤,但是不可能,我们一般见到的都是公斤级的,说这个人长了二公斤、三公斤。真正我们见到的那种良性肿瘤能长到几十公斤,一般的恶性肿瘤长到一公斤左右,人基本上也就没有了。因为它全部都转移了,人体的机体也衰竭了。

       一个小黄豆、绿豆大的1克癌组织,从细胞上来讲有十个亿癌细胞,当它长到1000克、一公斤级的,实际上它是有一万个癌细胞,这个数量级我们应该搞清楚。所以我们晚期病人为什么不好治,如果是一个早期的病人,只有10克、20克的癌细胞也就百万级的癌细胞,一切全部切干净了,还残留百级、万级微量的免疫系统把它清除掉了。

当你由于没有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进入到中晚期才发现,这是中国得癌症的一个常见现象。中国和日本只一海之隔,日本有80%是早期发现,中国跟它反过来,中国80%都是晚期发现。中晚期,用中国的一句老话,就是“早治,事半功倍;晚治,于事无补”,不管他是领导级,还是VIP级,不是钱的投入问题,肿瘤的数量太大。一会儿给大家看,一般都是长到一公斤以上,在这个时候它的复杂性就急剧地加大,因此处理起来成本很高、技术难度很高,需要多元技术手段的整合,需要医生的智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

  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技术  

       原来肿瘤治疗其实很简单,手术、化疗、放疗,就这三样,我们叫“老三篇”。原来的诊断是是靠病理诊断、细胞诊断,现在不一样了,现在的诊断从病理诊断进入细胞诊断、进入到分子病理阶段,还需要基因的检测、功能医学的检测、免疫的检测,它的治疗从原来单纯的手术、放疗、化疗,现在我们县医院基本普及的这个技术层面,我们叫1.0版本,我们的县医院技术在1.0级版本,很多地区级医院也接近在1.0到2.0的转型,但是现在的治疗体系是4.0版本,或者说我们从1G、2G、3G、4G,现在进入5G,这个代次大家要搞清楚。你可能找到一个1.0的医生,他可能就会用1.0你给看;你要找到4.0的医生,他可能会用比较先进的多元技术体系来给你看病。

       大家看到现在的治疗,除了手术、化疗、放疗,传统的三大件以外,现在免疫治疗、细胞治疗、基因治疗、射频消融、微博消融、超声消融、冷冻消融、纳米刀、热消融、热疗、血管微创介入、质子、重离子、中子、伽玛刀、手术机器人,以及营养治疗、人文治疗和康复治疗。现在是一个体系,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量、技术体系这么庞杂的一个新时代,你如果只会一样,你可能就是在一个孤岛上在治疗晚期病人,那很难。

因此,我们这十几年一直在探索,个性化多学科的整合治疗。我们需要这些消融的治疗,聚焦的治疗、基因的治疗、细胞的免疫治疗、疼痛的治疗、机器人的治疗,现在已经开始互联网医院,中子的治疗,以及质子、重离子这些最新一代技术。

下周我们继续给大家进行李定纲院长的病例分享,敬请期待……